扫一扫关注我们

安徽证监局召开“2012年报审计回头看”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3-8-16  浏览次数:4825

 

为做好2012年年报审计工作,提高年报审计质量,我局于11月20日组织召开了“年报审计回头看”座谈会,在辖区执行年报审计业务的17家审计机构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我局会计专业技术小组成员参加了座谈。唐理斌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通报2011年年报监管情况,部署2012年报监管工作
唐理斌副局长通报了2011年年报监管总体情况,在肯定年报审计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年报审计机构仍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风险意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具体情况,分析风险点,确认审计重点范围;没有将风险评估的结果用于指导实质测试工作,出现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两张皮”的现象。二是审计程序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与治理层沟通程序执行不到位;函证程序不规范;具体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或审计证据不充分。三是专业精神不够到位。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稳定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关系,迎合客户需求,而未能严格遵循执业准则的规范要求。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特点,就做好2012年年报审计工作,唐理斌副局长对审计机构提出三项要求:一要提高风险意识,规范审计程序。对于财务基础较差、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应审慎评估其内部控制制度,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加大审计力度。对于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公司,需要客观分析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确定审计重点,执行审计程序,防范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二要加强多方沟通,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年报审计期间,加强与公司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独立董事及监管部门等的沟通,有效甄别公司主要风险点和审计重点领域,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三要加强业务研究,提升审计执业水平。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对会计、审计等专业问题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加强对行业以及行业特殊问题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执业活动中,防范风险,提升执业质量。
二、研究讨论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会上,参会人员就当前实务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深入交流经验体会和特色做法,具体情况如下:
1.内部控制审计:在2012年财务报告需要进行内控审计的上市公司中,多数由于其新的内控体系刚建立,尚未实际运行或运行时间较短,未达到内控审计条件,使审计师难以发表审计意见;目前对内控缺陷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或指引,给内控审计带来难度;实施内控规范体系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处于新老内控体系交替时期,内控审计是以原有内控体系作为审计对象,还是以新的内控体系作为审计对象,尚需进一步明确。
2.货币资金审计:货币资金已成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工具,应转变以往注重期末余额的审计思路,更加重视发生额的审计,以有效发现财务舞弊线索或问题。
3.应收账款审计: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审计师应对上市公司重要客户或可疑客户进行现场核查;应收账款保理、买方信贷等新经济业务审计,不能仅依据其形式上符合要求而对企业会计处理进行确认,应更注重依据其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4.减值测试:对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实务中审计师通常难以获取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对于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各异,无权威、可靠的指导性方法,审计师难以把握。
5.政府补助审计:实务中常出现补助性质和补助实质不一致的情况,而审计师只能根据政府补助批文和到账单据来判断。在有些补助文件中,补助性质表述不明确,给审计师的判断带来难度。审计实践中采取的向政府函证、访谈等手段效果不佳,审计师很难获取真实的情况。
6.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研发费支出审计:当前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单一,且研发支出的定义多为原则性规定,易于人为调节,由此导致企业财务规范风险较大。
7.出口收入审计:实务中通常以报关单和提单两单齐备即可确认收入,审计中以两单齐备作为收入确认条件,可能会导致企业收入确认滞后,且从海关获取的收入证明多数情况下与企业的数据存在差异,审计师无法判断海关数据的准确性。
8.关联交易审计:对于潜在关联方识别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问题,审计师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可以运用。
9.函证:目前审计准则对函证很可能无效的情形未给出明确定义,实务中增加了审计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效率和效果。银行函证时,建议由审计机构正式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实施,而不能委派实习人员执行。
为进一步做好辖区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工作,审计机构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1.对于年报监管中关注到的特殊问题的会计处理存在争议或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建议监管部门在归纳整理相关案例的基础上,与准则制定部门协调,明确监管意见。
2.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的沟通联系,应不仅仅局限于年报工作期间,年度中间的沟通更为重要,能更为有效的提前发现问题或风险点,并妥善予以处置,避免给年报工作带来被动。
3.对降低审计收费标准以获取客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部门应加以正确引导,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以低价承揽审计业务而降低审计质量的行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