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牡丹花开万世,古井历久弥香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7423

 

“她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她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流动的音乐,燃烧的舞蹈”。白酒就是这样传神,这样的灵动,她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在中华民族深邃而绚烂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一页页令人惊艳的篇章。也许就是在推杯换盏之间,我们的文明得以彰显与弘扬;我们的生活由简单而变得多彩;我们的沟通由单一变得丰富,正是因为有像“古井贡酒”这样的分子,组成它那令人惊羡的系列,在那永恒的时间和空间发展,生存……
——题记
 
(古井人的图腾——蓝天白云古井古槐)
美酒起源
相传酒字的典故始于杜康。杜康原是中华始祖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负责管粮食。那时候没有仓库,他就把粮食装进枯死的大树的树洞里。有一次他在查看粮食时发现,树洞里面进水了,森林里的山羊、兔子舔食了树洞里的水之后,会会睡着一样晕倒。他尝了一下这些水,感觉特别清香、醇美。后来他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黄帝。黄帝于是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大家一起品尝并讨论后,认为这是粮食中的一种元气,是好东西。当时负责造字的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字。大家都认为这个字造得好。
从说文解字讲,字,从水,从酉(yǒu)本义就是酒。亦兼表字音。本义是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古代史籍中所谓猿酒,应是最早的酒了。当然这种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识酿造的酒,而是在水果成熟的季节,猿猴不自觉地把吃不完的水果存储在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将类似酒的液体逐渐析出。这就是所谓的猿酒。
人类有意识的酿酒同猿猴一样,也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蒲桃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果酒。
从发现到生产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其中的代表则为仪狄、杜康。<<吕氏春秋>>:仪狄作酒。<<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可以说从猿猴储酒、仪狄杜康酿酒开始,白酒就溶入了中国文化的血液,时时品读,总是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中华名酒第一贡
 
(九酝酒法)
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不但让我们爱惜英雄的曹操,也让我们看到一个酷爱美酒的曹操。而在他的酒杯里,最为青睐的莫过于家乡亳州的九酝春酒。
于是,在公元196年的一次早朝,曹操将这种产自家乡的美酒晋献给当时的皇帝——汉献帝刘协,并献上了酿酒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九酝酒法》。
 “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此法被收录于《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酿酒方法。)
应该说正是曹操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为家乡亳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才让我们有机会跨越历史的阻隔,感受属于这片土地的辉煌。这就是被称为“中华名酒第一贡”古井贡酒的历史起源。
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内,有一座镌刻着“减店”二字的牌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井贡酒的另一段历史,那就是古井的来历。相传南北朝时期,被封为“咸阳王”的南朝大将元树死后葬于此地南十五里,老百姓称之为咸王冢,后讹传为减王冢;再后来这里成为一个大驿站,客店林立,被称为“减冢店”,为避讳去掉“冢”,遂称为“减店”;直到一九九二年,因为古井这个企业和品牌的影响,才改称为“古井镇”。
与当时这位咸阳王并称的另一位英雄,就是北魏大将独孤信。根据《亳州志》记载:公元532年,阴风怒号,战马嘶鸣。北魏为收复失地谯城(今亳州),与南梁戍守的大将元树拼将死战。魏将独孤信将军奉命出战。但几经沙场,惨遭失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愤然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直至次年7月,北魏再派大将樊子鹄统帅大军围攻谯城,元树粮绝战死,才收复谯城。后人为纪念独孤信,在他安营扎寨的地方修建了独孤将军庙,并在他投锏的井旁开井24眼。但奇怪的是,周围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清冽甘甜。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
而这口古井,就是现如今位于古井集团办公楼后的魏井。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之下,这口古井和它旁边的古槐,以及上面的古井亭,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也组成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古井人心目中的图腾。这口井有四绝:一是井是千年古井;二是水质甘洌,矿泉水的水质又酿出古井贡酒;三是有史以来就没有干涸过;四是井上有赵朴初、启功、沈鹏和浦杰四大名人题写的亭名。所以也是每一位来访游客的必游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古井贡酒给予高度赞赏。江泽民就曾称赞:古井贡酒很有名气。同时更有温家宝、乔石、杨得志、耿彪等曾多次来古井视察和调研,对古井贡酒给予高度评价。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把古井贡酒送给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喝,这位曾对茅台情有独钟的将军就爱上了古井贡酒。以至后来形成他的三不喝:没有古井贡酒茅台不喝,没有野味不喝,没有辣椒不喝。另一位将军杨得志对古井贡酒更是情有独钟,他生前曾专程来过古井,喝过古井贡酒之后便趁兴题词:古井自古有名,贡酒应贡人民。另外,不少作家、画家、书法家以及演艺界名人也先后光临古井并挥毫泼墨。
 
 
 
(明清酿酒作坊遗址)
自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所产美酒“九酝春酒”和酿酒方法《九酝酒法》
晋献给汉献帝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元明间战火四起,为躲避战祸,一户姓怀的人家从金陵悄悄地迁居于此,以酿酒、经商、种植为生,逐渐成为此地的大户人家。
而老怀家最为出名的,就是从他们家“公兴槽坊”中酿出的,被称为“怀家一枝花”的“怀花酒”。它是在充分吸取了当地流传千年的“九酝酒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独创了“老五甑”工艺,即取旧醅四甑加新料一甑,分层酿制,蒸馏得酒。该酒度高味美,当地人称为“怀家一枝花”。如果说曹操向汉献帝刘协晋献的《九酝酒法》是中国最早的酿酒方法的记载,那么这个“老五甑”酿酒工艺就是中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酿酒工艺之一。现在的古井贡酒酿酒工艺就是直接传承了减酒“老五甑”的工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老怀家的带动下,这里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产地,人们按照产地将这里的美酒命名为“减酒”。明朝时商丘人沈阁老(沈鲤)把它作为贡品献给万历皇帝,在奏折中,他还引用当地民谣两句,“涡水鳜鱼黄河鲤,胡芹减酒宴佳宾”来说明该酒的品质。这也是古井贡酒的第二次进贡。
到了清代,曾任热河都统的亳州人姜桂题再次把“减酒”作为贡品晋献给慈禧太后。这也是古井贡酒历史上的第三次进贡。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内收藏一件“储秀宫制”的豆青回纹大酒瓮,就是见证这一历史事件的珍品,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俗话说:“百年老窖出好酒”。当年公兴槽坊留下来的明代窖池,是酿造古井贡酒的“神泥”。据考古发掘,从窖池中挖出了一块上书“明正德十年东北角界”的界砖,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个窖池群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明正德十年即公元一五一五年)。这也是中国目前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窖池群,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63年的全国白酒评比中,从这里出产的古井贡酒一举夺得全国金奖。所以,这些窖池群也被古井人尊称为“功勋池”。
这些窖池成斗形,口宽底窄,口边长两米五左右,深一米六,边壁同底皆为泥土。窖泥是浓香型白酒——古井贡酒的功能菌生长繁殖的载体,经过数百年的自然老熟,泥体呈黑色,窖香四溢。通过此窖池群发酵得到的原酒,口感、理化指标明显优于其它窖池所产的酒。
千年古井重生记
 1958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向“十年大庆”献礼的建设热潮,从中央到地方,像“十大建筑”、“大庆油田”等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横空出世。而就在地处皖北边陲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已经濒临倒闭的“减酒”,也进入了安徽省向“十年大庆”献礼的视线。
1959年初,省轻工厅派工作组到亳县抓代用品酿酒工作。当时的轻工厅副厅长余平和食品局局长傅云,在检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质量出众的“怀家一枝花”减酒。经过品评,他们一致认为该酒风味独特,入口绵,落口甜,回味悠长,风格独特,可以算得上国内少有,省内无双。于是,一份关于组建省营古井酒厂的材料很快就呈到当时的省长黄岩那里。
材料到了黄岩那里,不禁让爱酒懂酒的老省长眼前一亮,这样的好酒能在这样的盛世出现,不能不说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在经过考察了该酒的历史以后,老省长亲自将其命名为“古井贡酒”。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有一腔革命的豪情。很快,30多个年轻人,就被从各条战线紧急抽调到古井酒厂,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从此和古井贡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其中,就有刚刚27岁的聂广荣,古井酒厂的第一任厂长。
而今,这段历史已经被古井人庄重的写入了史册。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二楼的酒迹厅,那些当年用过的石碾、蒸馏器,还有老厂长用过的办公桌、电话机、水桶,都在向游客讲述着那一段激情岁月。
古井酒厂建厂后不久,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在困难的日子,为了保住窖池,大家不得不延长发酵时间,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延长,反而使古井贡酒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还获得了全省优质白酒,并最终夺得全国白酒评比的金奖。
为时三年的磨难,古井人挺过来了。在这三年里,古井酒厂不但没有关门,还打了“一高”、“一优”两个漂亮仗,即1960年的出酒率是古井酒厂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古井贡酒在1960年获得了省优质产品的称号。在这个过程中,职工中也发生过很多感人的事迹。在人拉肩扛中,魏书赢扛包摔断了两根肋骨,没有抱怨;王重敏、张秀云两人推磨破高粱,一天600斤的任务不满足,偏偏创了个人工日破碎千斤高粱的纪录;大个子宋效仁装装卸卸中少不了他,落了个“装卸队长”的雅号。40多年以后,宋效仁把当年的回忆编成了顺口溜:
办公人员曲房干
踩到半夜一顿饭
早去能捞白菜帮
晚去只能半碗汤
工人干活汗洗澡
寒冬腊月不穿袄
那时没有保暖衣
上漏膀子下漏裆
苦中有乐下劲干
夺回金牌笑满面
……
美酒贡献人民
 
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的橱窗里,至今还保存着一瓶文革以前生产,到目前为止唯一有“古井贡酒”商标的古井贡酒,堪称海内孤本。虽然因为岁月的流逝,这瓶酒只剩下了一大半,但她却是古井历经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最好见证。
1960年,老省长黄岩根据古井的历史,亲自将酒定名为“古井贡酒”。但是当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简介的第一段介绍曹操与贡酒的关系的文字可以删去,并加注汉语拼音和注册商标4个字。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一沾上“贡”字就是“封资修”的东西,和政治环境格格不入。
针对这种情况,安徽省专卖公司经理高四龙专门给中央工商行政局写信予以说明。在信中,高四龙说出了三点理由:第一、这个商标是黄岩老省长根据酒的历史亲自命名的,相关的证据和实物都比较充分。第二、贡字表示过去是封建所用,现在革命落到人民手中,这不正说明像故宫等大型建筑回到人民手中一样吗?第三、说明中关于曹操的介绍也不用去掉,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存在误差,郭沫若曾专门写文章为曹操翻案。
最终,中央工商行政局还是同意了安徽省的意见,正式将古井贡酒的名字确定下来。我们今天也才有可能看到现在的古井贡酒。
后来,古井贡酒在1960年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获得金奖。从此,古井贡酒进人中国名酒行列,“古井贡酒”这个名字也越叫越响亮。
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劫难。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简易新商标“古井酒”以革命身份进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魅力是无法消退的。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91,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名称的批复。
19875月,杨得志将军在喝过古井贡酒之后,欣然题词:“古井自古有名,贡酒应贡人民。”在此前后,耿飚、李德生、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名人也先后来到古井,品尝过古井贡酒之后,纷纷题词留念。从此以后,古井贡酒也以更加亲和的形象,超越了历史,超越了封建帝王的狭隘观念,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贡献人民的美酒。
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堪称海内孤本的镇馆之宝,那就是全国第五届评酒的所有参评酒样。一九八九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是在合肥举办的,古井酒厂借着在安徽举办的优势,把参加全国评酒的各地酒厂的酒样进行收藏,一共有三百六十八种。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酒厂已经倒闭,或者不再生产同样的酒,而且以后国家不再进行全国性的评酒,于是这次收藏就成为全国和世界上的独此一份,弥足珍贵,成为中国白酒收藏的绝版。
贡酒历久弥香 
古井人坚持“实事求是抓生产,真抓实干酿美酒”的指导思想,加强质量管控,全面推行纯手工酿造,优化传统工艺,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目的;对品牌建设加强投入,实行三通工程,逐步的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对员工生活持续关注,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活动,努力实现员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同公司发展稳步提高的愿景;对市场环境高度关注,并强化营销管理和市场监管,规范并严格管控产品价格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使得公司品牌的美誉度得以不断提升。
早在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对古井贡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是国家权威机构是对古井贡酒独一无二的酿酒地理气候环境、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的充分肯定与全力保护。200810月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为国家4A级工业旅游风景区,这也是中国白酒业第一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以庄重沉稳、尊贵典雅的特质,被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指定为专用高档白酒,继2009年再次成为国宴用酒。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战略合作伙伴唯一指定用酒、2010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伙伴唯一指定用酒、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安徽代表团指定用酒,并荣获“全国十大白酒最具价值品牌”。在“华樽杯”第二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活动中,古井贡的品牌价值再创历史新高,以81.72亿元摘得“中华白酒十大全球代表性品牌”。
“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古井贡酒这支国色天香的酒中牡丹,必将花开万里,香飘九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