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思考

发布日期:2020-03-24  浏览次数:3958

【摘要】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致使财务造假的情况时常出现,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最终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所以目前,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并完善其内部控制与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其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现状入手,对其加以梳理和回顾,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其建立健全与完善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希望帮助国有企业提升其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其财务风险,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要素分析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

       所谓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就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且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具体负责实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在综合考虑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评价结论,同时给出相应的评价报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加以评价,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一环,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在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从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并对自身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流程、方式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从而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其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其董事会,有权力对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所行使的评价主体职责进行制定和划分,并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工作进行领导和指挥,此外,企业董事会还拥有对外部执行单位的直接授予权,让其直接负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因此,董事会作为国有企业的决策机构,在行使其内部控制评价权的同时,也应该对最终的结果负责,同时要保证内控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

       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换而言之,国有企业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活动要对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

      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一起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设计的有效性指的是:根据企业自身目前的运营现状,制定出的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会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执行的有效性则是指的:基于设计有效性之后,根据所设计的方案,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将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作用。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是需要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并非是短暂和集中的,其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计划、实施和编报等多个环节,要经历多个阶段,因此只有当各个部分的工作都顺利完成,内部控制评价的整体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国有企业在日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要牢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认真执行。为了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董事会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对其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持续的监管,确保落地执行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从而对自身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及时察觉,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组织机构比较臃肿,缺乏合理的管理层级设计,致使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混乱,决策程序复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致使业务交叉和重叠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而且很多时候会受到政府的主导和约束,致使国有企业很难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和时代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公司化运作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从而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

        国有企业基于政府的扶持,因此在同行业和领域中,其市场的占有率和资金实力都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好处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坏处就是会让不少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其日常的经营管理较为封闭,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对市场竞争环境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对风险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识别,从而给自身的发展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三)国有企业的控制活动

        由于国有企业的部门比较多,而且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其内部的审批流程非常复杂,从而影响了办事效率。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权力过于集中,限制了基层部门权力的行使,致使其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就会计工作而言,很多国有企业的财会人员只能从事一些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连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不能及时、完整、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汇总,导致企业无法根据会计信息了解日常的经营的运作情况。

     (四)国有企业的信息沟通

       国有企业与外部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沟通,对于市场动向缺乏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经营方针和政策设计不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外,国有企业的内部信息集成度比较差,各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致使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上传和下达。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建议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建立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关键一步,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对行业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方针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估,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可操作。此外,国有企业应该尽快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制度,积极向同行的其他优秀企业学习和借鉴,加快形成一套与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目标向适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二)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加以量化

       量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对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加以较为直观的反映,从而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直观、有效,便于理解。建议国有企业对评价指标进行逐一的细化,分解为多个二级指标,同时可以采取专家咨询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配比和分析。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对评级指标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董事会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在组建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全面的原则,从而发挥其实际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作用。建议国有企业从自身组织机构内部选择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好、独立性较高的人组成评价小组,具体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工作,同时对评价小组加大培训的力度,可以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另外,还应该积极与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向其学习和借鉴,以弥补自身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的不足。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建议国有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建议规模较大、部门及与员工人数较多的大型国有企业,选择个别访谈法和抽样法,不仅可以节约时间精力和人力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评价的难度。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有企业,建议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对问卷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层次展开调查工作,从而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文章来源:皖新传媒 贾红)

 

                    

分享到: